從草原天路中線崇禮區十一號梁出入口出發,一路西行,咱們與天蒼蒼、野茫茫的「詩意綠海」撞了個滿懷。一道道綿延起伏的山巒被森林掩蓋,宛如一條「綠色長城」佇立。

透過車窗,隨處可見大片大片的松林,高高低低、層層疊疊、錯落有致,讓人心情舒暢。樹林間,遊客在松樹間掛上一個吊床,或是一個秋千,或是擺幾個凳子,愜意而誇姣。
咱們試著騎馬穿梭在松林之間,陽光從空隙中散落在身上,暖暖的;樹梢上的露珠不經意滑到身上,涼涼的。越往松林深處走,越是靜謐,耳邊只剩下洪亮的鈴聲和有節奏的馬行聲,烙刻著一望無垠的風情。
持續前行,林海中一座石碑格外顯眼,上書「河北省再建三個塞罕壩林場項目塞北林場工程區」。這兒曾經幹旱少雨,沿線深山上下落差大、坡陡難行,種樹難度極大。為了保證首都北京生態安全,24年前,張家口塞北林場項目正式發動,老一輩務林人在這兒紮下了根。明年行將退休的塞北林場副廠長張德軍是林場的「元老」,從建廠伊始就加入了造林大軍,一年有200多天在山中造林的日子讓他畢生難忘……現在置身在遮天蔽日的林海間,他感慨萬千。
「快看!松鼠!」野生動物讓孩子們興奮不已,松林中這樣的情形已是常態。守林二十年的清五營村鄉民穆林看著開心的孩子們,臉上也不自覺地掛上了淺笑。隨著落葉松、樟子松、油松等很多引種栽植,植被逐漸康復,野豬、山雞、麅子等寄居繁衍;一起,隨著土壤有機質含量明顯增加,土壤微生物生態系統逐漸穩定,山上出現了柴胡、芍藥等野生藥材……